岁末年初,无锡市惠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传出三大捷报:一是人均财政收入在无锡市率先突破1万元;二是在全市率先通过小康指标的考核,全面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;三是荣膺“2005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”第7名,这是惠山区自撤市设区后首次重回全国“十强(县、市、区)”行列。
12月27日,刚从北京出席颁奖仪式回来的惠山区区长毛海圻,在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时兴致勃勃地报出一串数据:预计全区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2亿元,增长20.8%;财政收入38.69亿元,增长37%,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7.1亿元,增长45%,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位于全省前列;协议利用注册外资7.82亿美元,增长38.4%;全区富民步伐进一步加快,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700元,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元,分别增长18%和13.9%。
最令人高兴的是,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,惠山区城乡环境质量尤其是群众最关注的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,当地干部群众高兴地说:“GDP上去了,COD下来了。”毛海圻说,建成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有一系列考核指标,论主要经济指标,惠山区已达到了现代化标准,对苏南地区来说,难就难在环境指标一项,去年惠山区在这方面交出了一张满意的答卷。
惠山区是我国乡镇工业的发祥地,印染、电镀、冶金等传统的重污染产业特别发达,水污染是群众意见最大又是最难治理的环境项目。2005年,惠山区委、区政府把水环境整治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区委、区政府将印染行业专项整治列为2005年全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统筹发展的10项重点工作之一。2005年全区印染行业投入专项整治资金总量超过2个亿,最多的前洲谢村污水综合处理站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。全区共有18家污染严重又治理无望的印染企业被关闭或搬迁。通过整治,全区印染企业水污染物排放达到江苏省一级标准,其排放主要污染物COD削减30%以上。各镇区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,2005年农灌用水高峰期间没有接到一起环境投诉。与此同时,惠山区还开展了电镀行业整治工作,区里在洛社镇杨市建立一个金属表面处理科技工业园,将20多家电镀企业搬迁入园,集中处理污水,实现达标排放。其余不能搬迁入园的12家电镀企业和150多个作业点已被全部关闭。
在大力实施重点污染行业专项治理的同时,惠山区还投入巨资,兴建了一批高水平、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公共设施,污水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。2005年,投资4500万元、处理能力达2万吨/日的玉祁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;投资6000万元、处理能力达3万吨/日的前洲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建成试运行;至此,惠山区已建成了前洲、石塘湾、杨市、洛社、陆区、惠山开发区和玉祁共7座污水处理厂,污水处理能力达10.1万吨/日。另外,投资3000多万元、处理能力达1.5万吨/日的石塘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,投资5400万元、处理能力达2万吨/日的钱桥镇污水处理厂,处理能力达1.25万吨/日的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已开展土建工作。
家河整治被称为2005年区委区政府办的最受百姓称赞的一件大好事。地处水乡的惠山区地势低洼,河网密布,全区有家河683条,长446公里。区委、区政府想群众所想,决定从2005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家河水环境进行全面整治。经过半年多的奋战,全区共完成整治家河258条,长147.8公里,上百条河道重新恢复了水体自净能力,水清、岸美、鱼虾复生、鹅鸭畅游,农民又回到河边洗菜洗衣,惠山农村再现迷人的江南水乡面貌。